SOHO家族 | 扎哈 VS 隈研吾建筑细节大比拼

| 扎哈·哈迪德 Zaha Hadid |
望京SOHO
Wangjing SOHO
.jpg)
设计:扎哈?哈迪德
位置:中国北京
占地面积:115,392平方米
建筑面积:521,265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4年
.jpg)
.jpg)
望京SOHO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由世界著名建筑师扎哈 · 哈迪德(Zaha Hadid)担纲总设计师,占地面积115,392平方米,规划总建筑面积521,265平方米,望京SOHO办公面积总计为364,169平方米,项目由3栋集办公和商业一体的高层建筑和三栋低层独栋商业楼组成,最高一栋高度达200米。2014年建成后,望京SOHO将是从首都机场进入市区的第一个引人注目的高层地标建筑,成为“首都第一印象建筑”。
.jpg)
.jpg)
望京SOHO由三栋塔楼组成,仰视时犹如三座相互掩映的山峰,俯视时宛似游动嬉戏的锦鲤。其独特的曲面造型使建筑物在任何 角度都呈现出动态、优雅的美感。塔楼外部被闪烁的铝板和玻璃覆盖,与蓝天融为一体。
.jpg)
.jpg)
.jpg)
.jpg)
样板间位于项目的西侧,总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一栋高8米的两层建筑,主要用来展示望京SOHO楼盘景观,是一个充力的开放性空间。沿着入口的缓坡步入室内,可以看到室外的花园已经被“无缝”延伸到建筑室内。大厅左侧是客户洽谈区,中央则是由天然意大利洞石墙体衬托的共享中庭,自然光从中庭顶部天窗柔和洒下,更突显出室内空间层次的流动飘逸。
.jpg)
样板间外还设计了独具匠心的音乐喷泉和园林景观,从建筑室内望去如同洒满阳光的花园。为了体现了四季更迭变化,望京SOHO打造了休闲剧场、场地运动、艺术雕塑、 水景四大主题景观。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北京银河SOHO
Galaxy SOHO
设计:扎哈?哈迪德
位置:中国北京
占地面积:50,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28,204平方米
由扎哈?哈迪德设计的北京银河SOHO,占地50,000平米、总建筑面积328,204平方米,集办公,零售,娱乐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项目。5个连续流动的形体通过桥梁连接在一起,彼此协调,成为一个无死角的流动性组合。这座融动的优美建筑群不但营造了流动和有机的内部空间,同时成为了引人注目的地标性建筑景观。
设计的一个主题是借鉴中国院落的思想,创造一个内在世界。而同时,这又是一个完全二十一世纪的建筑:不再是刚硬的矩形街区及街区之间的空间,而是通过可塑的、圆润的体量的相互聚结、溶合、分离以及通过拉伸的天桥再连接,创造了一个连续而共同进化的形体以及内部流线的连续运动。设计的另外一个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梯田。
参数化设计本身是通过现代数字技术将自然的形态予以提炼,从而与现代文明相融合。这一项目中不断伸展,充满变化的楼层及平台将各个空间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如同山间的梯田,绵延不断,如梦如幻。在建筑设计策略上,此项目通过单体的整合营造出一个壮观的整体。银河SOHO周边的绿色植被是一组起伏的装饰草坡毗邻于建筑流畅的曲线与起伏的自然景观之间。
每栋建筑个体均有它的中庭和交通核心,且在不同层面上融合一起,从而创造出丰富流动的空间景致和室外平台。平台的相互错综位移,不同层面对彼此视角的介入,产生环绕着的、引人入胜的环境。建筑在从下至上的不同层面各个方向展开,所以它是一个360度的建筑世界,没有角落也没有不平滑的过度,源自自然的启迪,建筑的外观展示了连续流动的深空间。数百米长的景观构成深远的、全角度的视野。
.jpg)
.png)
.png)
.jpg)
.jpg)
.jpg)
上海凌空SOHO
Sky SOHO
.jpg)
设计: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 Architects)
位置:上海内环
占地面积:86,000平方米
建筑面积:342,500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4年
凌空SOHO由世界著名建筑师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担纲总建筑设计师,是扎哈在上海的首个建筑设计作品。项目集办公、商业于一体,预计建成后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紧邻上海虹桥交通枢纽,拥有超前卫的流线型外观和丰富的空间变化,2014年建成后,这座独一无二的未来建筑将成为进入上海的门户性新地标,它的落成亮相也必将惊艳上海!
震撼的流线型外观,动感十足的曲线造型,流动而丰富的空间变化。这座极具未来感的建筑将成为上海的新名片,也将为所有到访者呈现一场记忆深刻的视觉盛宴。
震撼非凡的“峡谷与连桥”。凌空SOHO的十二栋建筑被十六条空中连桥连接成一个空间网络,多个楼层彼此互通,融为一体。这些结构叠放在下沉式广场上空,最高处落差约40米,俯瞰或仰望,如置身大自然中的峡谷,震撼非凡。
.jpg)
.jpg)
.jpg)
别有洞天的“穿越体验”。占地8.6万余平米的凌空SOHO,东西长约480米,南北距离约250米,呈现出开放连通的超大“庭院”。漫步或骑行于中,跟随不断变化的流线外观,穿越一个个大小峡谷,别有一番天地。
动感十足的下沉式广场。面积超过7000平米的下沉式广场,不仅将地下商业区流畅连接,更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公共休闲空间。广场南北两侧的水景楼梯,让下沉式广场与地面相连,与动感的地上建筑相映成趣,带来更活力的氛围。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 隈研吾 Kengo Kuma |
上海虹口SOHO
Hongkou SOHO
.jpg)
设计:隈研吾
位置:上海四川北路商圈
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
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4年
.jpg)
.jpg)
虹口SOHO位于上海市四川北路商圈。项目周边商业氛围成熟,五星级酒店、商场、办公楼等商业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四川北路公园近在咫尺。项目集办公、商业于一体,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地上29层,地下3层。
.jpg)
虹口SOHO由世界知名建筑大师隈研吾设计,是其在上海的第一个大型建筑作品。建筑利用白色鋁条编织成具透明感、有如蕾丝网格般的表面,再反复摺叠而形成独特的建筑纹理。建筑立面在不同强度的阳光下随之产生不同的光影变化,时而锐利,时而柔和。独特创新的设计理念使虹口SOHO成为该区域的新地标式建筑。
SOHO复兴广场
Fuxing Plaza
.jpg)
设计:隈研吾
位置:上海内环
占地面积:20,084平方米
建筑面积:137,436平方米
竣工时间:2015年
.jpg)
SOHO复兴广场位居上海内环的中心——繁华的淮海中路CBD商圈。项目占地20,084平方米,包含约7.2万平米的地上面积及6.5万平米的地下面积,规划总建筑面积为137,436平米,由一栋27层的办公楼和4座裙楼构成,集5A甲级办公空间和商业配套于一体。
.jpg)
.jpg)
.jpg)
.jpg)
项目采用独特的里弄式布局,融汇了传统与现代、参照老上海“里弄”格局,融合周边海派风貌,还原真实老上海里弄生活。 灵活空间,自由组合,满足不同需求,入口喷泉广场、直通地铁,便捷而自由,花园露台、空中阁楼,与自然亲密交流。商业空间沿街交错排列,提供完善办公配套。
.jpg)
.jpg)
.jpg)
项目的整体景观以海派风情主题来设计,整个交流空间的景观设计核心是融合上海特有的文化底蕴,呈现最自然的交流空间。同时,更设置梧桐树下的室外露台,让在这里办公的白领们更能亲近享受自然,激发并加速他们的创造灵感。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三里屯SOHO
Salitun SOHO
.jpg)
设计:隈研吾
位置:北京三里屯
建筑面积:465,356平方米
三里屯的魅力在于:都市的动感与宁静的环境相毗邻。在这一带,酒吧街与大使馆相映成趣,造就了三里屯独特的魅力。所谓 “浓缩型城市”,并不仅仅意味着小,更多的意义在于这种由于毗邻而摩擦出的感觉。三里屯SOHO就是以符合21世纪的新颖方式来复活这种毗邻性的生活方式。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设计者采用了超高层建筑身形成景观的设计。九幢形状有机协调的超高层建筑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景观。我们发现了一个方法,能够让人们感觉到原本应该与景观相对立的建筑就是景观本身、自然本身。那就是,楼与楼之间有机地并肩耸立,形成了未来的大峡谷。
.jpg)
.jpg)
在这个大峡谷中,本来应该是塔楼,具有阳刚之气的超高层建筑一下子变为山谷,突然间变成了阴柔的女性。在这里建筑师运用本是市中心象征的超高层建筑反过来创造一个自然—--新的自然,从而形成一种逆转。贯通南北的下沉步行街正是建筑群景观中的一个山谷,其中心部分小河潺潺,成为人们穿行的场所。水赋予山谷生命,像北京这样干燥的城市尤其离不开水。覆盖森林的树木,延伸为大海的水面、沙漠的沙粒—--在一个素材、一个质感的无限延伸当中,通过颜色、大小等配置各异的板材将建筑物整个覆盖起来,三里屯SOHO的外观也形成了如同被树叶覆盖住了的森林风景。通过在有机的外观上融入这种质感,从而使在其周围行走的人们觉得,建筑物的表情是时刻都在变化着的,置身其中像是置身于大自然中,这种感觉正是通过三里屯SOHO的外观营造出来的。
.jpg)
.jpg)
.jpg)
商业设施分别都有很大的中庭。每一个中庭都充满着独特的“空气”。进入中庭,人们就会被它那独特的“空气”所包围。表皮有5种。使用了竹子的是3种。虽然每一种材料都是相同的竹子,但是其安装的细部则很有讲究。用金属制作的皮肤也有2个。通过激光切割,制作出2个特殊的样式,其样式就是覆盖内脏全部表皮的结构。从金属的状态到重量消失,金属转变成为内脏性的有机要素。
.jpg)
.jpg)
.jpg)
.jpg)
.jpg)
.jpg)
这5种内脏的皮肤,无一例外地拥有从前的建筑的外壁、内壁的素材所没有的轻便与柔软。这既可以说成是介乎于建筑和衣服之间的一种存在,也可以说成是介乎于建筑与人的表皮之间的一种存在。建筑的表面将会朝着这个方向进化下去吧。这个项目就是这个进化方向上的一个先例。
.jpg)
.jpg)
.jpg)